消防常识

发布时间: 2011-04-13      访问次数: 350

怎样打火警电话?
(1) 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2) 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
(3) 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 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 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尚不够刑事处分的,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以往一些假报火警者都曾分别受到行政拘留、罚款、警告等处分。
要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火场面积小、温度低,是便于扑救的最有利时机。在此阶段发现火灾,只要不错过时机,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甚至一桶水、一只灭火器,就可以扑灭火灾,火灾损失小。因此要注意扑灭初起阶段的火灾。
睡熟时,听到火警该怎么办?
当熟睡时,听到报警信号,许多人都慌张地把门打开,试图一下子冲出去,这种做法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
(1) 爬到卧室的门边,用手背试一试门是否热;
(2) 准备好湿毛巾;
(3) 自制救生绳索,但切勿跳楼;
(4) 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怎样正确判断隔门房间的着火情况?
当隔门房间内已经着火,如果自己将关闭的房门贸然打开,那么往往会遭到猛烈高温与浓烟的袭击,这样不仅无法外逃而且不能重闭房门,反而引火入室。
判断隔门房间的着火情况,一般可通过如下一些途径。当手感门面有升温时,表示隔门已发生严重火患。手摸门面确定是否升温应以离地面越高越好。离开门的周边来感觉门面温度,对空心金属门甚为有效。但对绝热性金属防火门和实心木板门确无效,所以有时冷的门面并不能保证隔门无患。查看有无烟气从门缝中流入是很有效的方式,大部分的烟气应是从门的上部流入。但当受房屋通风系统运转或装上耐火的硬质门缝封闭装置时,单靠烟气来确定火患威胁也并不都是可靠的。当门面暴露在火焰1分钟以内,金属门把的臼底部即可感到升温,所以用手接触全金属贯穿门上把手臼底部是否升温来察觉隔门有无火情,通常是一个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在逃生时,身上着火怎么办?
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因为越跑火就越旺。这是因为人一跑反而加快了空气对流而促进燃烧,火势会更加猛烈。跑,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这是很危险的。应该:
(1) 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
(2) 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3) 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内灭火,如果烧伤面积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感染;
(4) 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创口产生感染。
烟气妨碍人员逃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烟气的毒害性。虽然烟气中的成分并不都有毒害性,但是无毒气体也会妨碍人的呼吸,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造成人体缺氧而死。
(2) 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减光性是指烟气降低人的能见度,这就使人们不能迅速逃离火场,增加了中毒和烧死的可能性。
(3) 烟气的恐怖性。在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轰然后,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们产生了恐怖感,常常因此造成了疏散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惊惶失措。
怎样使用湿毛巾防烟
(1) 折叠层数要依毛巾的质地而异,一般毛巾折叠8层为宜,这样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
(2) 毛巾不必弄湿。
(3) 使用时要捂住口和鼻,虑烟的面积尽量增大。
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发生火灾,情况复杂,人被围困在室内,有时不了解周围失火情况,一时不能撤离火场。由于火势凶猛,门窗被封住,烟熏火燎容易迷失方向。
人被大火围困在建筑物内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难听到。因为熊熊烈火形成一道火围墙,向外呼救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此时此刻被困的人应保持冷静,人应卧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势顺着气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烧过或还有未燃烧之处,呼救的声波可透过这些空隙向外传出。这样外界容易听到呼救声,能够及时设法营救。
如何选择避难房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临街的房间,因为那样便于观察火情,可以和救援者通过呼喊、手势等取得联系,对及时获得救援大有益处。
(2) 选择有阳台的房间。
(3) 选择从楼梯间便于接近的房间。
在非跳即死时应注意什么?
(1) 要报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这样可以减缓冲击力。
(2) 选择往楼下的石棉瓦车棚、花圃草地、水池河滨或枝叶茂盛的树上跳,这样可以减轻伤亡程度。
(3) 徒手跳时要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这样可以减少头部着地的可能性。
不要轻易“重返”建筑物
如果建筑物内还有烟气存在,人们不能重返建筑物,因为这样可能会遇到新的危险。尤其在火灾的发展阶段,当你重返建筑物时,也许正遇上可燃物发生“轰然”现象,既大火将整个空间充满,而这是再次逃生的希望很小。即使在火灾被扑灭之后,重返建筑物也应慎重,尤其当还有烟气存在时,因为火场的温度仍很高,如果有风吹,还会发生“死灰”复燃的现象,仍会遇上危险而难以逃生。所以,不要轻易重返建筑物!如果有必要的话,也要征求消防部门的同意,在确定建筑物内已没有危险时,再重返。
小小烟头的背后是什么?
香烟头随小,潜在的危险性确很大。香烟的燃烧状态,可分自由燃烧和吸烟燃烧两种,当然这两种燃烧是交替进行的。香烟的燃烧,由于香烟的品种不同,燃烧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因而各燃烧区域的温度也不同。一般说来,香烟中心部位温度高大800-900℃,在卷纸的燃烧边缘温度达200-300℃。吸烟时中心温度要比自由燃烧时高一些。要保持香烟燃烧,中心部分必须在700℃以上。风速对香烟燃烧也有影响,风速1.5米/秒时最容易燃烧,风速达3.0米/秒时则很容易熄灭。
香烟的自由燃烧速度与放的位置也有关系,在无风的条件下,水平放置时,烧到香烟过滤嘴一端共需14-15分钟,垂直放置时,由下往上燃烧到过滤嘴需12-13分钟。
根据实验,香烟引起棉絮、木棉着火则需3-7分钟,引起晴纶着火只需1分钟左右。由此可知,乱扔烟头容易酿成火灾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统计,日本家庭火灾中吸烟引起的占26%。美国家庭火灾中吸烟引起的占29.1%。这些国家每年都有不少人由于粗心大意死于因吸烟或乱扔烟头而引起的火灾中。
吸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
(1)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2) 漫不经心,不管场合,随手乱丢烟头和火柴梗。
(3) 在维修汽车和清洗机件时吸烟。
(4) 叼着香烟寻物时烟灰掉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5) 不看场合地点,乱磕烟灰引起火灾。
(6) 在匆忙时把未熄灭的烟头塞进衣服口袋,结果引燃衣服而起火。
(7) 把点燃的香烟随手放在可燃物上,如书桌、箱子上,人离开时烟火未熄,结果引起火灾;或因烟头被风吹落,引着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8) 使用打火机不当引起火灾。
(9) 在严禁用火的地方吸烟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不可小看纸篓起火
正确的做法是:先设法扑灭它,若一时不能扑灭,你必须在1- 2分钟内逃出房间,再去报警或请求援助。否则你会有危险的。
用纸做灯罩行吗?
用纸做灯罩,行吗?不行。为什么呢?因为电灯泡通电后,灯泡表面的温度比较高。灯泡功率约大,灯泡表面的温度越高。根据实测的灯泡表面的温度参见表。
白炽灯泡表面的温度
白炽灯泡的功率(瓦) 灯泡表面温度(℃)
40 56-63
60 137-180
100 140-216
150 148-228
200 154-250
由表可知,电灯泡变成了一种危险的火源。普通纸在130℃左右就会燃烧。因此,用纸做灯罩就容易着火,很不安全。
停电之后应注意哪些防火问题?
(1) 有条件的,要用应急照明灯,尽量不用明火照明。若条件受限而用油灯、蜡烛等明火照明时,要远离蚊帐、门窗帘、书、报纸等可燃物。
(2) 使用油灯、蜡烛应急照明必须有人看管,做到人离开或睡觉将火熄灭。
(3) 不要拿着蜡烛、油灯在床底下、柜橱内以及狭小的地方找东西,以免不小心少着可燃物引发火灾。
(4) 要将电熨斗、电烙铁和电热毯的电源插头及时拔掉,防止来电后长时间通电,温度升高而引发火灾。
(5) 要将电视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的电源插头及时拔掉,防止来电后长时间通电,使绝缘层被击穿发生短路而引起火灾。
(6) 对于油灯,尽可能采用有玻璃罩的油灯。
点蚊香有什么学问吗?
在炎热的夏季,许多家庭都要点蚊香。蚊香火头很小,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实事说明,点燃蚊香如果不注意防火也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有人说得好,“三九留心火炉,三夏留心蚊香”。
一只点燃的蚊香,焰心部位的温度可达到200-300℃,这样的温度超过家庭日常用的棉布、纸张、木材等物品的点燃的温度,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点蚊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点燃的蚊香要放在金属支架上或金属盘内,要踞桌、椅、床、蚊帐等可燃物一定距离。
(2) 点燃的蚊香要放在不易被人碰倒或被风吹到的地方。
(3) 室内有易燃液体(汽油、酒精等)和可燃气体时,不宜在室内点燃蚊香。
(4) 睡觉之前,要注意检查一下点燃的蚊香。在确保安全之后,方可去睡觉。
电吹风的防火安全措施
电吹风在通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更不能随手放置在台板、桌凳、沙发、床垫等可燃物上;电吹风使用完后切记要将电源线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遇到临时停电或电吹风出现故障,切记也要拔下插头。
怎样预防电褥子着火?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电褥子主要有二极管半波整流调温型,改变发热元件电阻的调温型和具有变压器降压的调温安全型和普通型4种。普通电褥子容易引起火灾,因此使用电褥子一定要注意防火。
(1) 使用电褥子之前,一定要看清使用电压是否与居室电源电压是否一样。实验证明,使用220伏电压的普通型电褥子长时间通电,电热丝发热,其温度上升的快慢取决于电压变化,散热情况和电褥子材质及干湿情况。当电褥子温度上升到200℃时,褥面开始冒烟,250℃时冒浓烟并出现火苗而引起火灾。
(2) 应防止弄湿电褥子。电褥子被弄湿容易破坏电褥子的绝缘性能,造成漏电。
(3) 减少折叠次数,避免折断电热丝,防止造成短路,过热。
(4) 要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电褥子,通电时间不能过长。
(5) 普通型电褥子不要与热水袋等其它热源同时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过热。
(6) 电褥子使用完后,一定要拔掉电源插头。
电视机也能引起火灾吗?
电视机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用电方面的原因,也有电视安装方面的错误。其中大部分是电视机连续使用时间较长,通风不好及看完电视不拔电源插头等等原因引起的。电视机着火怎么办呢?
(1) 首先拔掉电源插头。
(2) 用厚棉被将电视机盖上,不能用化纤织物盖,以防引燃。
(3) 可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 灭火时,人应从电视机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象管爆炸。
(5) 如果灭不了火,应立即报“119”火警。
电脑着火怎么办?
如果电脑着火,即使关掉机子,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象管也可能爆炸,应付的方法如下:
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总开关,然后用湿毛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电源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象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象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录音机会着火吗?
造成录音机着火的原因,在于听完录音机之后未拔掉电源插头,没有切断电源。
(1) 一般普通录音机无电源开关,不拔电源插头,录音机变压器仍在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变热,温度升高。
(2) 电源电压不稳,尤其夜间电源电压超过220伏时,引起线圈及铁芯发热。
(3) 变压器铁芯,线圈温度过高,经过一段时间,绝缘被烧坏,导致录音机起火,引燃附近的可燃物而酿成火灾。
使用电源插座怎样注意防火?
电源插座中有一种一座多用的三联插座和四联插座,使用方便,颇受同学们青睐。但是使用这种多用插座应注意电源插座所能承受的能力,不能超负荷使用,以保安全。
在电源插座上均标明有额定电压与电流,这说明电源插座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与电流值。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为电功率,单位为瓦数。假若在使用多联电源插座时,插了好几种电器就应仔细计算一下所插电器的功率是否超过了多联插座允许的额定功率,假若比插座的额定功率低,使用就安全。相反所用电器的总功率大于多联插座的额定功率,这样就不安全。因为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会升温,这叫做电流热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愈大,热效应愈高,发热量也愈大。当多种电器的电流通过多联插座时,电流愈大其热效应愈高,超过额定值后就会烧毁电线和插座,严重时就会引起火灾。所以切记使用电源插座不要“小马拉大车”。
使用电熨斗怎样做到防火?
使用电熨斗不注意安全防火,麻痹大意,往往容易酿成火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电熨斗功率约大,温度也就越高。电熨斗表面的温度参见表。
电熨斗的表面温度
电熨斗功率(瓦) 表面温度(℃)
300 ~520
500 ~600
700 ~620
1000 ~700
电熨斗表面具有这样高的温度,也是一个危险的热源。它的温度大大超过了棉花、纸张、木质品等可燃物的燃点,所以,稍不留心就容易起火。
实验结果表明,将一个500瓦电熨斗通电1小时,电熨斗表面温度大600℃,然后拔下电源插头,断电1小时后,电熨斗的表面温度仍为130℃。这就说明电熨斗断电后也不能立即放置在可燃物的上面。
使用电熨斗应该注意:
(1) 电熨斗使用的额定电压,必须与所用的电源一样。
(2) 选用保险应该能承受电熨斗的电流,电熨斗用的保险最好单独装置,这样更加安全。
(3) 电熨斗外壳应有可靠接地,以保人身安全。
(4) 电熨斗不能直接放在易燃的木板上,应放在不导热的垫板上,如陶瓷、耐火砖等耐热的垫板。
(5) 用完电熨斗后,立即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以免引起火灾。
人触电后怎么办?
当有人触电后,其身边的人不要惊惶失措,应及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 首先要赶快拉掉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不可随便用手去拉触电者的身体。因触电者身上有电,一定要尽快先脱离电源,才能进行抢救。
(2) 为了争取时间,可就地使用干燥的竹竿、扁担、木棍拨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电器用具,绝不能使用铁器或潮湿的棍棒,以防触电。
(3) 救护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穿上不带钉子的胶底鞋,用一只手(千万不能同时用两只手)去拉触电者的干燥衣服,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 人在高处触电,要防止脱离电源后从高处跌下摔伤。
使用、存放“摩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购买时要检验产品是否有合格证,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2) 存放时要放在阴凉处,不要放在暖气、火炉、或电视机等发热的物体附近,更不能加热或放在日光下暴晒。
(3) 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如需要使用电吹风吹头发时,需间隔3-4分钟,待气体挥发后再操作,以免因喷出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如燃着的烟头、高温的电吹风等而引起火灾。
(4) “摩丝”罐要避免摔砸,不要与硬物碰撞挤压,以防出现裂口,引起爆炸伤人。
水为什么能灭火?
水能灭火,是因水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 冷却作用。水遇到燃烧物质温度升高,转化为水蒸气。每1公斤水全部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539千卡的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能吸收这样大的热量,所以水喷射到燃烧物质的表面上,就能使燃烧物质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有利于灭火。
(2) 窒息作用。水与火焰接触后,水滴转化为水蒸气,体积急剧增大(1升水可变成1700升水蒸气)。而水蒸气能稀释可燃气体和助燃的空气在燃烧区内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有30%(体积)以上的水蒸汽,燃烧就会停止。
(3) 乳化作用。水滴与重质油品(如重油等)相遇,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乳化层。可降低油气蒸发速度,促使燃烧停止。
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用水灭火也有一定的范围,以下几种物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1) 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等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比油的比重大,油浮于水面仍能继续燃烧。
(2) 容易被破坏的物质,如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等不能用水扑救。
(3) 对于高压电气火灾是不能用直流水扑救的,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4) 与水起化学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和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钾、钠、钙、镁等轻金属和电石等物质的火灾,禁止使用水扑救。
交通常识
行人和乘车人注意事项
行人要遵守: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3.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4.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6.通过铁路道口时:①遇有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红灯亮时或看守人员示意停止进行时,须停留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铁轨5米以外;②通过无人看守的道口时,须止步了望,确认安全后,方准通行;③遇有道口信号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亮时,不准通过,白灯亮时,准许通过;红灯和白灯同时熄灭时,按前项规定通过。
乘车人要遵守:
1.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2.不准在车行道招呼出租汽车;
3.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和长途汽车;
4.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5.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
自行车、三轮车驾驶人注意事项
1.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2.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3.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4.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6.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7.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但对于带学龄前儿童,各地可自行规定;
8.驾驶三轮车不准并行。
机动车驾驶员注意事项              
1.驾驶车辆时,须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
2.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驾驶证;
3.不准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
4.不准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
5.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
6.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7.不准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或机件失灵的车辆;
8.不准驾驶不符合装载规定的车辆;
9.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
10.驾驶和乘坐二轮摩托车须戴安全头盔;
11.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不准行车;
12.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
13.不准在驾驶车辆时吸烟、饮食、闲谈或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
治安常识
你的东西是怎样“不翼而飞”的   
朋友,我们的大学校园不是犯罪的免疫区,盗窃行为可能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发生在你身边。例如:我们熟悉的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食堂、操场等处都是小偷常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利用顺手牵羊、溜门入室等手段进行盗窃的案件屡见不鲜。
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实验室等处,有的同学将书包放在书桌上或储物柜里,然后去吃饭、喝水、上厕所,小偷便在这个时候下手。也许你只离开两、三分钟,你的钱包、手机、文曲星就会与你“不告而别”!在学生食堂里更是如此,往往你前脚将书包放在座位上,小偷后脚便扫荡了它。等你买饭回来时,或者整个书包不见了,或者里面的钱包、手机等不见了。
学生宿舍容易发生溜门盗窃案件。由于多人共住一室,同学之间往往有相互留门的习惯和误以为其他同学已将门锁好的思想倾向,于是有了室内无人而房门不锁的空档时间。还有的同学认为去水房仅几分钟不会发生问题而不锁门,然而事实却是:小偷极有可能就在这几分钟内溜门进来,用以秒计的速度偷走床上、桌上的贵重物品;甚至有时室内有人睡觉也不能避免犯罪分子的侵入。怎样才能避免物品被盗呢?请看以下内容:
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许多同学有手机、快译通、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照相机等贵重物品;有的同学钱包里装有银行卡、现金等,其中含有生活费等。当这些东西一旦被盗,不仅会使生活、学习等受到很大影响,还会影响情绪,分散精力。
贵重物品不用时,最好锁在抽屉、柜子里,以防顺手牵羊、乘虚而入者盗走。存折、信用卡的密码最好不用自己的生日和宿舍号码,而且千万不能将密码、身份证与信用卡、存折放在一起,以免被盗后钱款被盗取。放假离校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托可靠的人保管,不可留在寝室里。住在一楼的同学,睡前应将现金及贵重物品锁进抽屉,防止被人“钓鱼”钩走。寝室的门最好换上保险锁并随时锁门,易于翻的窗户要加护栏,宿舍门钥匙不要随便乱放、丢失或外借。另外,在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衣物上,最好有意识做上一些特殊记号,即使被偷走,将来找回的可能性也要大些。
乘车时如何防范扒手
一、在公交车站上注意从马路对面车站下车,又到这边车站乘车的人。留意挤到车门口不上又退回来的人和欲上又不上最后却离开的人。注意几个人在一起故意造成拥挤的人,他们很可能是一个扒窃团伙。
  二、上车后如果有一人拿着大面额钱币,焦急地在口袋中找零钱堵在门口时,很可能是扒手们的表演,这时要注意紧贴在你背后或手“扶”在你腰部催你上车的那个人,如果不留神,你腰间的手机和钱物很容易不翼而飞。
  三、在车上不要挤在车门口,尽量往车厢里走。这时,站着和坐着的乘客要留意身边用拎在手上的衣物或拿在手上的报纸、杂志挡住你眼睛视线的人。这时候,你身上的财物,很容易被“搬家”。
  四、站在车厢里,要注意眼神不定、视线专往乘客的背包、提包、衣兜上瞟的人。还有那些有意无意用手往乘客的提包、背包触碰的人。这很可能是扒手在探察乘客包内物品的合金量,以便决定下不下手。
  五、在乘车时谨防女性扒手,特别要注意站在你身边,用身体的某些部位靠在你身上的女性。很可能你毫无察觉时,你身上的财物已被窃走。
常见诈骗手段及预防
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最常见的骗术有以下四类:
  骗术一:以利相诱。尽管人们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但当骗子将诱饵抛到面前时,还是有人被“馅饼”搞晕头脑,因而以利相诱的骗术最有“市场”。其常见的案例包括:发短信、喝易拉罐饮料中“大奖”,利用一些人对外币缺乏常识低价兑换外币骗钱,用假冒“贵重”药品诱骗人们高价购买等。以上几种骗术,手段简单直露。另有一些骗术,虽然手段更为复杂,花样也更多,但还是利用了一些人贪便宜的动理,值得警惕。
  骗术二:危言耸听。骗子利用一些人怕事或者迷信的心理,称你有病或是有灾,需要花钱化解,从而骗取那些“病急乱投医”者的钱财。“老中医”治病是此类骗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几个骗子合伙诱骗急于治病的人去找“老中医”,然后出钱治病消灾。亲友在外“患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行骗手法。此类骗子诱骗出行者说出家中电话,然后偷偷给出行者家打电话,以出行者的朋友自称,说其在旅途中患病或受伤、生命垂危,让其家人汇款至他给的账号以便救急。
  骗术三:骗取同情。骗子编造一些“不幸的遭遇”,骗得好心人的同情以获取钱财。如街上常见的寻亲不遇骗钱回家、假扮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寻求救助等。同类的还有“出差被偷”、“出门被骗”、亲友“病重”无钱医治等。这种骗子一般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更具有迷惑性。
  骗术四:“熟人”作案。此类“熟人”并非真正的熟人,而是见面时间不长便显得与你很熟悉的那种人。他们多表现得非常热情,获取你的信任后作案逃逸。一些骗子“请”吃饭,萍水相逢便“一见如故”,吃饭时却借机逃脱,还会从饭店带走比较贵重的财物,将付账的任务留给你。代亲友“接人”作案地点多在车站、港口,骗子看准那些出站后东张西望的旅客,以接站为名骗取信任,并乘旅客无防备时,提着行李趁机溜走。办公室“找人”的骗子则自称是办公室某个工作人员的熟人,在办公室内乱转寻找机会作案。
  虽然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但“莫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等警语,仍是最有效的防骗“格言”。只要大家增强防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
如何防抢(四招)
1、无论白天、夜间外出,手机、现金及贵重物品最好放在包里,买东西、打电话时要注意身边是否有可疑的陌生人,特别是骑自行车的人在停车时一定要将车锁好,提包、皮包应随身携带,而不能将提包、皮包放在车筐内或夹在车架上。此外骑自行车时在行进中不能将提包或皮包放在车上,预防不法分子用绳子、铁线条扔在车圈上,等你转过头去察看时把物品顺手牵羊拎走。
  2、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离马路太近,更不要走在机动车道上,不要在马路上边走边打手机,要注意周围有否可疑的人,以免遭到歹徒特别是“两男一车”的袭击。
  3、驾车的司机特别要注意车的安全。停车要按停车位停靠,车内不要放置手提包和钱物以及显眼的东西,要警惕歹徒假借不注意碰车,你忘记锁住车门下车去查看时,车内东西被盗走,同时也要注意和预防伺机撬砸机动车辆玻璃的窃贼;夜间要把机动车辆停靠在封闭的小区或车库以及有人看管的地方,要给车安上防盗警报装置。
  4、乘车时要准备好买票的零钱,上车后乘客最好往中间走动,随身带的东西要带好,预防车上的“三只手”,乘坐长途汽车时行李放在车上应加锁,尽量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
保密知识

向境外邮寄或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有什么规定?
禁止邮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禁止非法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 如果出境,应由外交信使或国家保密局核准的单位和人员携运;目的地不通信使的, 或信使难以携运的,确因需要,需自行携运机密、秘密级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 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申办《国家秘密载体出境许可证》。
什么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有什么区别?
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在《保密法》中讲了三点:一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是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三是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讲了四点:一是不为公众所知悉;二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三是具有实用性;四是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两种秘密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其一,权利主体不同。国家秘密的权利主体是国家,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是不特定的个人和组织。其二,确定的程序不同。国家秘密的确定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商业秘密的确定没有规定程序,只要权利人按其法律特征明确即可。其三,秘密的等级和标志不同。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并有统一明确的标志。商业秘密不分等级,在标志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其四,泄密后处罚的法律依据不同。泄露国家秘密,按《保密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泄露商业秘密,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的原则和程序是什么?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实际出发,权衡利弊,遵循合理、合法、适度的原则,做到既维护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保障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保密工作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根据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提供资料的范围;第二,对已确定需要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审查;第三,经审查属于国家秘密的资料,其中能做技术处理且经技术处理后能够符合对外经济合作项目需要的,应做技术处理(包括文字、图表、数据等);第四,提供国家秘密资料,须经有审批权的机关、单位批准;第五,经批准提供国家秘密资料,应当以一定的形式要求对方承担保密义务(合同、协议、备忘录等)。
对外提供资料工作中需要送审、报批、审批或者协调确定的事项,项目主办单位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保密工作部门应及时办理。严禁个人或以个人名义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
单位发生泄密事件应当怎么办?
(1)国家机关、单位发生或者发现泄密事件,应当在知悉泄密事件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保密局。(2)对于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泄露当事人是厅局级(含厅局级)以上干部的,可直接报告国家保密局。(3)案发单位应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
什么叫泄密?
“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出国留学、进修人员安全防范须知
当你进入外国大学或科研机构时
当留学、进修人员来到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往往会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前来向你问长问短。留学、进修人员在结交新朋友时,务必要提高警惕。与别人谈话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掌握分寸,谈话亦可采用一些外交辞令。交往中要做到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时自然简捷。说话切忌语义含糊不清,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避免引人误解。对于故意刁难、恶意询问及挑衅性的言行,要拒绝回答,必要时可以向中国驻外使领馆报告,由我国外交人员出面解决。
当你写信或打电话时
留学人员远涉重洋,负笈求学,常常要给国内的亲友、师长或领导写信或打电话,但在信件、电话中切忌谈及敏感话题、政治议题和秘密事项。以免引起泄密或国外机构的误解,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
当有人主动与你结交时
当留学、进修人员遇到身份不明的人主动结交时,要辨别是非、弄清来意,不要轻易引入自己的住处。对那些主动为你提供奖学金完成学业,帮助你办理签证延期、居留手续、介绍工作、免费旅游等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留学、进修人员很容易被这样的方式所迷惑,特别是对自费留学生更是具有非常强的诱惑力。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到了关键时刻,间谍情报机关就会毫不客气地命令你拿出关键性情报,否则就会受到威胁。遇到可疑迹象,应及时向我国驻外机构反映。
当你在境外交友时
我国留学、进修人员与境外人员交往时,一方面要积极热情,不要被动回避,因为大多数境外人员是好的,另一方面思想上要有防范意识,这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对外国留学生而言,最大的难题恐怕是如何正确对待约会以及与异性交往。近十年来,艾滋病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与不了解的人交往时,一定要言行端庄,举止大方,在生活中学会防护和预防,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当你面对新的法律时
留学、进修人员来到一个新的国家,远离祖国,远离组织。一定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干“出格”的事情,不去不正当的场所活动,不涉身黄、赌、毒,不搞黑市交易,以防受人以柄,遭人暗算。
当你面对新的习俗时
俗话说“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外习俗有很大的差异,出国在外要了解和尊重所在国(地区)的风俗习惯,否则,会好心办坏事,善意惹麻烦,引起对方的误解,带来不便。

当你进入境外公共场合有不拘小节的行为时
有些留学、进修人员言行举止不拘小节,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大声喧哗,举止粗俗,令人瞠目,说话办事太随便,不仅影响中国人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公务和正常交往。因此,留学、进修人员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对外交往的礼仪,维护中国人的形象,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当你撰写论文时
在我国出国留学、进修人员中,其中不乏重要科研部门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曾在政府要害部门工作过,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国家秘密和内部情况。因而,利用撰写论文搜集情报是一条准确而便利,安全且隐蔽的途径,也是国外间谍情报机关普遍采用的手法。因此,留学、进修人员对导师布置的论文,不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可以委婉地表示无力承担。与自己研究方向吻合的,也只能利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对自己掌握的尚未公开的国内研究成果不得引用,更不能回国搜集或委托国内关系人带为搜集并邮寄。
当境外宗教人员向你传教时
境外一些宗教组织认为,现在中国有些青年思想空虚,是传教的好机会。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各种参观、免费旅游等活动,使其自然地向教会靠拢,并利用著名传教士的声望来吸引留学、进修人员,有的大量投寄、散发宗教宣传品,不厌其烦地登门传教。教会一般不会强求他人参加。对教会人员的劝教活动,可以直截了当地声明自己不信教的立场,无意参加各种宗教组织。
当你受到胁迫或诱骗时
当留学、进修人员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受到胁迫或诱骗,让你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的活动时,不要紧张害怕,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应及时向我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入境后也可直接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